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3:39 点击次数:88
建文四年(1402年)农历六月十三日,朱棣率军闯入南京城,紧随其后,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宫发生了悲剧,朱允炆举家自焚以示绝望。四天后的一个清晨,朱棣正式登基,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任皇帝——永乐皇帝。
永乐皇帝上任后,迅速改变了建文帝时期的一些政策,尤其是对藩王及其弟弟们的态度,他决定重新与他们建立和睦的关系,给他们更多的优待和关注。永乐帝首先对被建文帝剥夺王位的五位弟弟进行了平反,恢复了他们的待遇,让他们回到父亲朱元璋生前对他们的安排,尽管没有明确调查这些弟弟们是否犯有罪行。毕竟,永乐帝自己的皇位也并非正当继承,而是通过夺取侄子朱允炆的帝位得来的。
在所有被召见的藩王中,永乐皇帝最先召见的是他在外地的六弟——楚王朱桢。因为朱桢的五弟周王朱橚此时已经被软禁在南京,且被关押已有四年。朱桢是继周王之后年纪第二大的弟弟,得知自己被召见后,他毫不拖延,立刻从武昌启程,迅速赶到南京,并与已成为皇帝的四哥朱棣见面。根据父亲朱元璋的规定,弟弟们在称呼皇帝时必须称之为“大兄皇帝”,无论对方是实际的大哥还是四哥。
永乐皇帝并没有因朱桢在靖难之役中未曾给予自己帮助而责怪他。兄弟多年未见,皇帝热情地宴请了朱桢,并在酒席间向他详细叙述了靖难的经过。朱桢听后,立刻表示建文帝的削藩行为是错误的,严重违背了祖训,使得国家和家庭陷入动荡,而现在一切皆因他自作自受。同时,朱桢也赞同四哥的登基,认为这符合天命,且获得了全家上下的支持。几天后,朱桢带着四哥赏赐的二万五千锭宝钞和其他赠品,愉快地返回了武昌。此后,永乐皇帝陆续召见了其他外地的藩王和王子,并给予了他们丰厚的奖赏。永乐初年,王爷们纷纷前来南京朝拜,成群的王子和王爷们络绎不绝。
展开剩余60%朱桢的表态得到了永乐皇帝的高度赞赏,皇帝心中早有一番计划,对奖惩的分寸把握得十分精准。永乐元年(1403年)四月,楚王朱桢向大兄皇帝提出希望朝廷安排工部修缮自己的王府。永乐皇帝没有拒绝,但指出当前国家战乱刚刚平息,民生困难,且自然灾害频发,暂时无法满足他的要求。他告诉朱桢,如果他急需修缮,可以自行先做,等时机成熟后,皇帝会派专人前来好好修整王府。
到了永乐三年(1405年)六月,湖广都指挥司向永乐皇帝报告,表示楚王府自制了一块铁牌,用于进出武昌城。永乐皇帝对此表示不满,指出这违反了祖制,所有的王府进出城门都必须由都司衙门管理,而不是由王府自行决定。虽然楚王在湖广一带权势赫赫,但依然必须遵循朝廷的规矩。
朱桢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藩王,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到洪武三十年(1397年),他曾六次担任主帅,参与了湖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的战斗,且战无不胜。在永乐帝在位期间(1402年-1424年),朱桢在武昌的表现稳定,除了几次前往京师与永乐帝见面外,他并未参与任何军事行动,也没有制造什么大麻烦。
朱桢在武昌度过了43年的平静岁月,直到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三月去世,享年五十多岁,且比永乐皇帝早去世四个月。在这二十多年中,永乐皇帝对朱桢的关照不遗余力,时常送去金银财宝、牛羊酒茶,还有绫罗绸缎,甚至曾派人送上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西洋布匹。面对四哥的厚重恩情,朱桢在心中一直深藏自己的雄心壮志,最终将这些才华带入了土中。
永乐皇帝对朱桢的表现非常满意,认为他是一位典范的闭门藩王。朱桢没有野心,不干涉政事,守规矩,为其他藩王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。朱桢去世后,永乐皇帝对他做出了高度评价,称其为一位优秀的王爷。尽管帝王之家难免充满权谋斗争,但兄弟间的亲情依然存在。
时光流转,崇祯十六年(1643年)春,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攻占了武昌。楚王朱华奎被俘,并被关进铁笼沉入长江。起义军还对楚王宗室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,朱桢的后代几乎被杀尽。
发布于:天津市